星期二, 12月 28, 2004

故 事

人老了,遇到的人和事多了,被咨詢的次數也多了。
問題是老式的,煩惱也是老式的。

正路的回答,人人會說。
甚至發問者會說得比你好。

但,困著就是困著。

想起兒時見到的捉魚陷阱。
明明轉兩個圈就可重獲自由,
魚兒就是望著欄柵發呆。

人生中有多少欄柵呢?
誰又可以長伴左右?
能進忠言者,又有幾人?

問題總是有答案的。
自己的問題,最終要的,是自己的答案。

真的不夠聰明?
還是只想被安慰?

對著聰明的人,打罵是不管用的。

也許她只想要一點空間;
也許她只想要一點題示。

請為她說個故事。

好的故事,也許只有一句。

『玩遊戲機時,你只會左閃右避,不發彈卻望過關嗎?』

人生和愛情難道不是戰場?

星期三, 12月 15, 2004

愛 情、賭 博、勇 氣

有人說戀愛如打麻雀,多少也講點運氣。找對象如做牌,非十番不食,或雞糊都殺,悉隨尊便。

有人說愛情如沙蟹,再再在打心理戰。付出去的感情如"曬冷",毫無保留。一去,便不再返。

但有人說,沙蟹太奢侈了。現代的愛情,只像"銼大Dee"。無人會全盤付出,個個只是玩鬥大。一個不小心,還會被抄到飛起。

也有人說,"銼大Dee"大麻煩了。應該似"三公"。無得諗之餘,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有人說,戀愛有點似廿一點,一切都像是命中注定。有本事的,大可以五龍,一拖四之餘,還能大殺三方。不知足的,也是命中注定。所以有人手上有兩隻公仔,還會去要牌。不知足的背後,是他/她一直以來,都只是想搏隻"煙"!

有人卻似在玩老虎機。不太投入,有點抽離。每次只會投資少少,卻祈望回報多多。在等一個幸運的機會,或只是用來打發時間。機械式的運作。不時更會轉玩第部機。

更有人說,戀愛似潛烏龜。有人在暗中攪鬼,卻人人心中有鬼。有人永遠雙雙對對,有人卻在極力掩飾。勝出者早早離場,兼且高高興興。剩下的,都在比"鬼混"的功力。不到最後,誰也不肯認輸。最終認輸的,也永遠是大條道理。旁觀的,卻都只是笑。

真是有點灰,也不太像是繽紛的愛情。

用賭博來形容愛情,也不見得會叫人人歡喜。

但戀愛和賭博,同樣都需要付出。

朋友,你所差的,真的只是一點勇氣?

星期一, 12月 06, 2004

愛 情 的 有 效 期

當愛情過了有效期,那就不是愛情。

有些可以順利轉為友情,有更多的會變成無情。

過期的愛情和過期的食品一樣,會變味的。有些甚至在外觀上也可察見。所以,是否要提出警告,是出品人想否負責的問題。

有鑑於近日市面上不良品充斥,在盡情享用前,請先看清楚、聞清楚、小口試試。甚至是求問於所謂的專家,或其他的使用者。

請記住,有效期只是個參考指標。身體也是你自己的。

對 話

不要問我為何不寫了。老早就說了我懶嘛。懶,就是我的名字。

最近忙甚麼?又不是那些事。忙是不會死的。

最近看甚麼書?又不是那些悶到死你的,還有些網路小說罷。

係啦,知你記性好啦。現在也會看點小說了。

那個作家?九把刀啦,是有點血腥、暴力、奇幻加變態的。

愛情小說?不是罷,一大把年紀了。

有, 此君有愛情小說。但沒有一篇看完耶。

自己寫?有啦,作了個超短篇,爛到不得了,講鬼的。

給你看?不好吧,風評太差了。有個朋友還問是否寫親情的?

唉!不說了。就是心情不大好嘛。

下次再說罷。

星期二, 11月 23, 2004

超 短 篇 小 說

倦。

又是漫長的一天。

晚上的路,有點冷。他有點渴。

家裏還有一大堆家務等著他。他想到他的媽。

「要不要請個工人?」

他下意識地按按口袋。

巴士到了。門呀的一聲開了。

他上車。

「真冷。」他搓搓手。

他看到,車上一個個都是紙扎公仔。連開車的,也是。

門呀的一聲關了。車在路上飛馳。

他大叫著要下車。

沒有任何回應。

他看到前面有橋,橋上有白色的燈籠,有淡淡地移動的身影。

他怕極了,他想跳,跳出這架奇怪的車。

他打開窗,他真的跳了。



司機叔叔淡淡的說:「跳物呀跳,咪又係上翻來,係要比多d野d人做的。」

他回頭,路上留下了一個熟識的身體。

車漸遠去。

他坐下來。

身邊的紙扎公仔,輕巧地送上了一碗茶。

他終於也知道,他在車上的原因了。

「媽…媽…」他看著我。

「乖。」我在笑。

星期一, 11月 22, 2004

校 工 傳 說

喜歡上網上的某地。喜歡他們的文筆,喜歡他們的作風,漸而喜歡在那裡出現的人。

今天我在這個某地,成為了板主,名之曰校工。雖無甚福利,但工作方面,卻據說是蠻清閒的。

初上任,到校務處簽到,在工作園地走了一圈。眼前所見的,都是各前任板主及現任板主們的留言。他們的私下對話。

雖然板主有幾個,在網下也是朋友。但他們在這裏,似有點不一樣。在這裡,他們更比較立體。可以看到他們的理念,看到他們的真心與誠意。

無論在外頭看來是否"大事",無論他們是否受到批評,在這裡,都可以看到他們在做檢討。看到,他們行動的依據。

某地,本來就是一個講求獨立、自由的地方。在這裡,我可以看到更多。

但觸目所及的,都是「板主是苦」。

天呀,這還是我的第一天呢。

星期五, 11月 19, 2004

青 海 之 旅‧疆 屍 的 故 事

話說阿修羅今年在青海,經過一個半沙漠的無人地帶時,聽到下面的一段"故事":

寧:你知道嗎,這裡從前是有疆屍出沒的。
修:疆屍,會吸血的嗎?
寧:吸血疆屍是真的嗎?
修:唔知呀。
寧:西藏(注1)的疆屍不吸血,只會亂殺人。
修:但為何西藏的疆屍要亂殺人呢?
寧:人死後有些惡靈(名字忘了)會附在屍身上,在惡念的驅使下,會在晚上四出殺人。
修:(望望一望無際,灑著餘輝的平原)那現在有沒有呢?
寧:現在應該沒有了,很多年也沒有聽過。
修:(咁都無咁驚)點解會消失的?
寧:不是消失,是現在的環境不容許。疆屍是在好的環境下才會出現的。
修:-_-!
寧:現在地的精華喪失(大既是被污染的意思),好多有趣的東西都沒了。
修:-_-!! 那其他地方還有嗎?
寧:我也不知道啊。
修:我聽說在安多地區,用石塊建屋、高石階、及窄小的門窗,都是因為要防避疆屍。
寧:這是傳統的西藏式建築。可以的話都會這樣建。也可能是天氣冷的關係吧。不過那邊的石階是比較高,而門窗又是比較窄小的。
修:-_-! (望望周圍,莫講話建築物,連草都無多條的無盡平原)那,真有疆屍時怎辦?
寧:最好就是不讓他們出現啦。從前人一死,就要用布或繩把身體縛在床板上,原因就是這個。
修:死人的身體縛在床板上,就不會變成疆屍?
寧:是萬一變成疆屍後,沒那麼容易殺人。
修:-_-!
寧:變成疆屍也要幾日的時間。假如晚上連續地聽到屍體發出怪聲,就要將他搬到無人的屋裏,將門窗都封起來。
修:埋了他不是更好嗎?
寧:應該不會了。西藏的地是很硬的(可能是凍土的關係吧)。
修:就這樣困著他就行嗎?
寧:不是。有些力量大的,也困不了。人們假如不小心,又會放了他們出來。
修:那怎辦?
寧:一般會請施身者(Chö Pa)來修施身(注2)。來不及的話,就跟他打啦。
修:怎麼打法?
寧:用刀呀、木棍呀、石頭呀……甚麼都好(傳統的西藏人腰間都有刀)。
修:亂來的話,打得死嗎?
寧:噢!西藏的疆屍有血、骨、班三種。你懂嗎?是"血"的話,因為問題出在血裏,打到他的血都流出來就可以了;是"骨"的,就要把骨打斷;是"班"的,就要把有問題的(屍)班破壞。
修:怎知道是那一種呢?
寧:有經驗的施身者,可以通過他們的叫聲知道。"班"是最麻煩的,力量也最大。告訴你一個有趣的故事,從前有個無力量的施身者……(為各人興趣及自己的指頭著想,下刪數百字)。
修:是一般人的話,怎麼辦?
寧:就打呀。
修:亂打一通會是辦法嗎?
寧:打打下就知道啦,可以慢慢試出來。
修:-_-!
寧:不打不行呀。除非你可以一直逃下去。
修:(再確認一下附近的愴涼)這附近有施身者嗎?
寧:這條雖然是要道,但是無人居住的,偶有牧民晚上經過時,也只能住帳蓬,所以這附近也沒有施身者。但這條路是很安全的。
修:-__-!
寧:你看到那座山嗎?它是這裡的護法(名字忘記了),它的使者是兩隻狐狸。遇到有疆屍,牠們就會出現,攻擊他們,把他們撕碎,再吃掉。話說,有兩個牧民有一次經過這裡時,有兩隻狐狸一直跟著他們……(下刪數百字)。又有一次……(再下刪數百字)。

司機:有狐狸呀。
某女士:有兩隻呀。
眾人:停車呀。
修:那裡?
車子停了下來。
寧:看到嗎?

阿修羅看到右面車窗外,有兩雙紅色的小眼睛。牠們再向我們跳近些,望了我們一下,來回跳幾下,轉頭再看看我們,便消失在土墩中。

「那麼小的狐狸可以殺到疆屍嗎?」阿修羅在心裏想。
寧:牠們是很聰明的。

星期四, 11月 18, 2004

愛 的 總 結

《愛情》、《是買棵菜嗎? 》、《做 錯 了 怎 算 ? 》、《"天長地久"與"曾經擁有" 》,這四篇文章,都是阿修羅的舊作,現還存在網上某地。我把它們搬過來,作為阿修羅對愛情的一個小總結。

有部份朋友可能已經看過了,未看過的,也希望你們喜歡。

=======================================================

《愛情》

世間有種 陷阱,
叫 健全的 殘缺,
叫 具智的 斷魂,
叫人們 跳下去,
卻 妄想著重生。

曾有人成功過,
卻有更多的陷落,
剛爬出了一個,
卻跳進了另一個,
這陷阱叫作 愛情。
回望 總帶著 失落,

你 可會笑他傻,
他她牠 怕寂寞。

=======================================================

《是買棵菜嗎? 》

可能已經不再年輕,對許多事都和所謂的主流看法有異。沒有甚麼大道理,只想說些陳年小事。

當一些事不能量化的時候,很難作比較,因為就沒有所謂客觀的標準。最愛是誰?唱下歌無妨,想太多會顛。

喜歡或不喜歡一個人或一件事,許多時都只是一種感覺。

原因?許多時是你決定了喜歡或不喜歡後,說服別人或自己的借口而矣。太多的原因會使你超載,繼而缺乏前進的動力。

愛有假的嗎?假的算不算愛?

他家的草真的較綠嗎?還只是你不甘心?

理性?一個叫你不上愛情路或早早退出的"衰人",在路上的它,頂多只是個顧問的角色,而咨詢與否都靠那早已有點盲目的你。但如果資料的收集及儲存都有點偏差的話,所謂的理性會客觀嗎?不客觀的理性,還算不算"理性"呢?

在愛情的路上除了靠眼光、膽識及毅力外,可能只可以靠點運氣。但運氣可靠嗎?經驗中,傻裡傻氣有時反而會更有用。

愛情本來就應該是屬於年青人的,因為他們有空間可以一試再試。老人家如我應早收聲,年青的如你應早行動。

經驗許多時都是痛苦的,換回來的智慧卻是可貴的。

朋友,愛情的道路有誰沒有走過呢?年輕人,你怕甚麼?

是買棵菜嗎?是智慧的測試,是經驗的累積。

愛情路要走好,更不應輕言放棄。你已押下的,可能是你及其他人的下半生。

走路除了要學會平衡外,還有甚麼需要?

=======================================================

《做 錯 了 怎 算 ? 》

做 錯 了 怎 算 ?
做 錯 了 便 算 。

要 騙 她 嗎 ? 她 (或 他) 知 道 了 怎 算 ?
你 可 以 騙 她 一 生 嗎 ? 一 個 接 一 個 的 謊 話 , 會 不 會 太 累 ?

*(本文的"她"亦可為"他"、"牠"或"它")

那 要 對 她 坦 白 嗎 ?
你 還 記 得 那 些 是 真 話 嗎 ? 你 還 打 算 錯 下 去 嗎 ?

我 要 怎 樣 面 對 她 ?
你 還 有 面 嗎 ?

那 我 死 了 算!還 是 乾 脆 和 她 作 個 了 斷 吧 。
死 可 以 解 決 問 題 嗎 ? 你 到 底 說 的 又 是 那 個 她 呢 ?

你 是 在 幫 我 嗎 ?
除 了 你 自 己 , 誰 又 真 能 幫 得 了 你 ?

我 要 選 那 個 呢 ?
你 還 歡 迎 新 新 參 與 者 嗎 ?

要 是 你 ,你 會 選 誰 ?
你 要 我 替 你 活 一次 嗎 ?

那 我 可 以 怎 樣 選 ?
相 信 你 的 心 ,及 變 幻 不 定 的 感 覺 。

……。

=======================================================


《"天長地久"與"曾經擁有" 》

白頭到老?早已經是歷史名詞了,因為興染髮興0左好多年了。所謂的年輕一代一早就講不在乎"天長地久"了。白頭到老?老土。

同是這一代,為何人的取向會在三十左右靜靜地"異化"呢?是他們意識到自己老了嗎?還是過去幾次的"曾經擁有"使他們無力再試?

愛是一種科學嗎?還是有點像藝術?
如果愛不像科學的話,又有誰可以有必勝的公式呢?

美麗、有錢、風趣、幽默、有品味的必勝?別傻了,那頂多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再說,以上有那一種可以保證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呢?

請問你和你另一半的目標是一生一世,白頭到老;還是見步行步,有一日過一日呢?

阿修羅自小就常受人教訓,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要確保箭不在靶前落下,就要拉滿弓,要確保能拉滿弓,就要把目標訂得比真實的目標遠一點。」阿修羅不知道現代人射箭是否如此,不過就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大家都抱著"曾經擁有"的心態,會容易得到"天長地久"的結果嗎?

有人說,從前的人盲婚啞嫁,離婚率沒現在的高是因為從前的人沒有選擇,離婚率高是一種進步。阿修羅不知道離婚率高是否一種進步,但覺得正是因為從前的人沒法選擇,所以大家只好互相遷就,並努力在婚後找出對方的優點(對一世喎,找不到都幾煩);現在的人卻喜歡不斷需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你還愛我嗎?」,並要以物質作保證,更在婚後努力找出對方的缺點,以方便將來作為離婚的理由。

當然,阿修羅不是反對有選擇,亦不是說所有人都是這樣(大吉利市)。不過,人們的心態卻真的是不同。「大不了咪離婚。」時有所聞。 有機會的,好好的和上一代及下一代的人談談吧,很有趣的。

你要"白頭到老",就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放棄完美主義。需知,「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假如你不能接受過去式的英雄和美人的話,你只好找下一代的英雄和美人了。下一代的英雄和美人,卻不擔保不會嫌棄你。

努力啊,你要的是"天長地久",還是"曾經擁有"呢?

《功 夫》

在網友的推介下去看九把刀,一個網路小說作家。

網路,一個奇怪的創作空間。小說,一些無事人寫的,又長又臭的文字。網路小說,一些可能只是為了自娛和遊戲的文字,卻可造就了無心人的名聲與事業,更能成"家"。

一些本來不是為了錢的創作,卻往往比立心要賣錢的,更窩心,更動人。非商業創作,卻能商業化。現實也許,真是個諷刺。

九把刀,又一個怪名字,比痞子蔡還怪。也許網上的人都愛用些怪名字吧。相比起來,阿修羅這個名字,還算是踏實。

話又說回來,九把刀的《功夫》,"功夫"果真不賴。

作者一開始就把一切的疑問,都考妙地藏起來,繼而說服你接受,再恨恨地把它們都打破。之後又留下一個半個迷團,叫人分不清真假。

假如人的記憶是假的話,我們又可以相信些甚麼呢?我還是我嗎?

為了不影響未看者的情緒,我想寫的感想,也只有這幾句。

假如你不介意,甚至是喜歡三級暴力、血腥漫畫的話,《功夫》是值得一看的。

從前看痞子蔡,到三本以上時,就受不住了。除了沒有開始時的驚喜外,更有點悶。希望九把刀不是這樣吧。

九把刀的小說,在網上不難找不到。網友推荐的連結:http://www.giddens.idv.tw/

九把刀的其他故事如何?不知道呀,阿修羅都還未看。但,小心啊!聽說有些是既變態、恐怖又嘔心的。

你有膽嗎?

星期二, 11月 16, 2004

真 理?

世界太大,人所知的太少了。假如世上真有真理,那真理又會否是世人所能明白的呢?

我也有過追求真理的日子,也涉獵過各種的主義、學說及宗教,阿修羅每天一直付出的努力也不會比一般人少。但我發覺我所知的都依然有限。

在各個主義及宗教中,它們在處理人的問題時都有不同的講法,但歸結起來的重點不太多,而且相類似的很多。例如如何才能"有效地"與人相處,就不外乎不自私、平等等方法。

當指向未知時,各家的態度就很不同,在此大約可分為死胡同式及自助式兩種。

死胡同式就是說"終極"是實有的,無論所講的"終極"是甚麼,都沒有討論的餘地,只可以接受或不接受。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回教等都屬此類。

自助式是指終點是不固定的,存在著各種的可能性。其中又分有鬼神型及無鬼神型兩種。

有鬼神型,是指鬼神可以影響,但不能完全控制人及各種事物的命運。會強調人的主觀努力,鬼神也只可以幫忙或幫倒忙。佛教、道教(如黃大仙等)、薩滿教、原始宗教、巫術、New Age、祖先崇拜等皆屬此類。

無鬼神型,就是典型的無神論者。他們只講求一生一身的存在,認為所有的結果都是因為自身的選擇和努力。至於是否應該有道德,也是個人的取向。儒家思想、存在主義、Life Dynamic等應屬此類。

對於那些只信星座、命理、運程、運氣的,大約可依其沉迷程度,分別歸於有鬼神型或無鬼神型。

當然,上面都是阿修羅依腦海中的印象隨手所寫的,沒有甚麼嚴謹的推理或考証,各項分類的名字更是隨意所取,但求達意罷了。如有冒犯,謹此致歉。

星期三, 11月 10, 2004

基 督 徒

在很久的以前,阿修羅也曾短暫地做過基督徒。

那時候的阿修羅既好奇又好勝,牙尖嘴利之餘,又喜歡每事問,年紀小小便破格地被安排到成人的團契中。

此小豆丁在查經時,能毫不怯場地與眾哥哥姊姊甚至是傳道人引經據典地辯論。當時有不少人喜歡此小豆丁,但不喜歡的更多,可能那時候的我真的是叫人頭痛不已。

不過,小豆丁漸漸發現基督教中有許多漏洞,或者說是未能自圓其說的地方。阿修羅便四出向別人請教,還自己來看那些專門用來解經的書。之後,迷團不單沒有減少,反而日益增加。對一些標準的責難,也知道了標準的答案。

雖然那是個基督徒大講理性的時代,但阿修羅發覺理性在那裏到最後也是沒有出路的。所以,當阿修羅要離開,相信沒有叫太多人感到意外。

此後,阿修羅無數次地成為代禱中的對像,彷彿魔鬼就與我同在。但他們的禱告再也得不到回應,他們的主也不再能在這小豆丁身上作事工。而當日困擾小豆丁的問題,今日也在阿修羅身邊困擾著下一代的人。

你說基督教一無可取嗎?不是,基督教(新約)也有可取的地方。比如說:教人愛人,教人謙卑,教人做義人,教人積財寶在天上等。

阿修羅有不少基督徒的朋友,當中也不乏可敬之人。阿修羅也有幸/不幸地見過不少無恥之徒。

其實,我覺得基督教和其他的宗教一樣,都只是社會的縮影罷了,品質方面也不可能有絕對的保證。

星期一, 11月 08, 2004

真 的? 假 的?

假如一個人聽到一個自稱來自上帝(或任何主體)的聲音,他如何可以分辨是否真的?

當一個自稱聽到一個自稱來自上帝(或任何主體)的聲音對周遭的人作見証時,周遭的人又如何可分辨是否真的?

假如沒有可靠的方法去分辨,那真見証和假見証到底有甚麼分別?

由於無法分辨見証的真與假,所以強調見証本身本來就沒有多大意義。某些人或宗教卻總喜歡拿來作為宣傳的手段,這是明智的嗎?

見証的重要性是甚麼呢?見証本身不等同信仰吧。

同樣地,個人所得到的所謂啟示到底來自何處,也是沒有可靠的方法去分辨的。有人喜歡說啟示來自主,有人喜歡說來自耶穌,有人喜歡說聖靈,有人喜歡說佛,有人喜歡說菩薩, 有人喜歡說是大自然,有人喜歡說是他的貓,更有人喜歡說是來自他自己。

雖然,他們所得到的啟示對他們來說都是真的,啟示的本身也許也對其他人有用,但強調那個只能個人主觀地訴說而無法客觀地証明的啟示的出處的行為是否有意義呢?

這是個個人選擇嗎?

星期五, 11月 05, 2004

結 局 和 開 始

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是「人死如燈滅」。善也好惡也好,在一個人過世之後便習慣不會再說。是惡的話,更多的是會選擇隻字不提。彷彿死亡就像是橡皮擦一樣,把善惡、把歷史都抹去;能把曾經有過這個人的証據,慢慢地擦掉。

一個人死後是否就真的是一了百了呢?一個人死後是否就代表沒有了影響力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只要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人活在世上,而還有人記得他的話,他的影響力便沒有被真正地消滅。他會以不同的面貌,活在不同的人心中。

死後才得大名的人也有不少,畫家如是、作家如是、經濟和哲學家亦復如是。

人是懶惰的,總覺得自己還不會死,要緊的事情也可以留到明天(或是明天的明天)才做。

人是愚蠢的,明明知道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卻總愛把它花在無無聊聊的事情上。

假如身邊沒有人死,我們也許會定個百年計劃,好叫自己百年後才去實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假如不能從自己和別人的過去及在歷史的洪流中去學習,那會是對經驗和時間的一種浪費,也就是對還活著的自己的一種不尊重。

死,是一個結局?還是一個開始?還不是要看你自己。

星期四, 11月 04, 2004

真 我

好事有人讚, 壞事有人罵?這不一定,尤其是會傷害到既得者的利益時。況且,是非黑白,往往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的。個人的恩恩怨怨,放入了太多的私人感情,不提也罷。

做人做事,但求無愧於心就好。至於別人如何想、如何評價等,根本就是別人的事。別人說得對的,當聽。說錯了的,大可以一笑置之,根本就用不著動氣。可以的話,對自己要求高一點;但對別人,還是懷著寬大的心較好。畢竟,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美名與惡名的獲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少恩少惠可以換取到一時的掌聲,短暫的友誼。但這是需要的嗎?酒肉朋友終因酒肉送,你要得到的是這樣的友誼嗎?

花無常好,月無常圓。要所有人都喜歡自己是不可能的。世上各人的要求和想法也不盡相同,矛盾和衝突根本不能避免。故此,我們應該是學習以「平常心」去做到「和而不同」,而不是學習如何去討好別人。

以別人之是非為是非,棄一已之是非於不顧,與行屍走肉何異?置真我於何地?

人假若不能為已而活,那活著為誰?

星期一, 11月 01, 2004

在 今 天

生與死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不知道為什麼竟會成為普遍的忌諱,人們都避而不談。

其實有生就必有死,忌諱又有何用?假如死是一個問題,把問題放著而不管,算是那門子的正確態度?假如死不是個問題,那拿來談談又有何不可?

記得在中學學做詩時,交過一篇描述生與死的詩。老師說詩是好,但年青人不應太消極,不應該時常想到死。還依我的句式作了另一首送我,說是較積極的。那時的我對她的說法相當懷疑。想到生死的問題就是消極?果如是,不少哲學、宗教及心理學的課題都可以刪掉了。

面對問題的態度不應當是消極,死這個課題也不應例外。自殺也是個敏感的課題,一般人都害怕討論,似乎提起自殺就會是一種鼓吹,彷彿人皆無法思考又沒有自制力一樣。阿修羅覺得這是一種誤解,也是那些鼓吹甚至是教人自殺的網站能興起的原因。情況就如年青人對性的好奇一樣。沒有人說,不代表他們就不會試,越是資訊封閉,他們獲得錯誤的觀念的機會就越大,後果越嚴重,所以今天我們學校裏有"性教育"。那需要"死亡教育"嗎?假使現在的趨勢不變,阿修羅恐怕真的有一天我們會需要。

談及死亡是不吉利的嗎?那要看你是否相信。有不少老人家和長期病患者,卻總喜歡把自己的死亡放在口邊。為自己"上壽"也曾經是很普遍的事。這不為甚麼,只因當事人都清楚地知道,死亡是一宗最終都需要面對的事。

自殺的成因有許多,看不到出路,及在精神上得不到支持卻是大宗。你會主動地、時常地和你關愛的人們聊聊嗎?你上一次與家人們面談又是多久以前的事呢?

你不關心他?他很煩?你知道你在他的心中是獨一無二的嗎?你又可曾告訴他,他在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

有問題,找社工?對,我們應求助於尊業人仕。但社工們實在太可憐了,別人的家人都要社工來擔心,社工自己及他的家人,又要找誰來關心呢?

你很忙嗎?你可會每天花三數分鐘,試著對你身邊的人表示關心?何不就從你喜愛的人開始?在今天。

星期日, 10月 31, 2004

對 別 人 的 自 殺 意 願 的 尊 重 ?

在網路上的某個角落,有一群人正圍繞著上面的問題發言,慢慢的有點火藥味,我不知道他們的討論會否有結果,但希望求救的人找到幫助,要自殺的人未到終局。假如世界是美麗的話,讓我們把我們感受得到的美麗,分一份給那些還未/暫時感受不到的人吧。

假如知道有人想自殺,要算是路人甲,也會想辦法去阻止。這個沒有錯,至於技巧是否好,會是另一個問題。假使當時就只有你在現場,那就盡力吧。假如他在自殺之前告訴了你,那也代表了你在他心裏有一定的份量。

罵應該是不管用的,他可能就是被罵得太多才想到自殺的。自殺者許多時會覺得他的問題沒有其他人能明白,也不能解決,而自殺就是他的唯一選擇。

發放正能量又好,告訴他有其他的選擇又好,目的都只是希望他可以走出死胡同,要他在當下失去了自殺的衝動。

後續雖然是後續的問題,但假如他的問題最終都沒辦法解決,這也許只是他下次自殺前的一次預演。多忙也對他多留點關心吧。

把專業的問題留給專業者,是對的。但也不要太輕視自己的力量,尤其是當專業的力量未能合適地介入前。我們是很難預算自己對其他人的影響的,所以也明白為何大家會這樣在意。

我們需要尊重其他人,也應該尊重其他人的選擇,但我們也知道生命是無價的,自殺一旦成功,就沒有再選擇的可能,所以我們應當盡力地去阻止。我們在尊重別人的意願時,別人也應該尊重你去阻止他的意願。

假如你們說的是安樂死的話,那我可能會同意,尤其是當醫生們都覺得無救之時。自殺的緣由可以是很崇高的,但在太平盛世下這種機會太罕有了。以為自己死了就可以成全A跟B等,許多時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實在當不得真。但假使這話是出自要自殺者的口,你也別當假,因為在他的心靈上這是千真萬確的。

心靈上的問題說到底都是要當事人自己才能解決。從前的人喜歡利用一些小故事,去讓當事人走出迷陣。此等小故事,我們通稱之為寓言。我們何不把氣言都當作寓言呢?

星期四, 10月 28, 2004

苦 :(

聽到妳所說的,我也有點難過。

人的壽命畢竟是有限的。當你愛護的人已經遠去,追億、傷痛都不會有用,無論如何想他,無論如何痛心,以至將自己完全埋藏在悲傷中,也不見得對亡者會有絲毫幫助。

妳有想過其他人甚至是妳自己最後也是這樣的嗎?呼完最後的一口氣,兩腳一伸,就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欲救無從,回頭亦無路。

所以,當我們還有機會時,為何不嘗試去做得更好呢?妳的爸爸媽媽還好嗎?天各一方的你們可會常常送上一聲問候呢?妳弟弟還好嗎?

我知道的妳是很堅強的。但感情得不到適當的舒發的話,也是會叫人生病的。請好好保重。

下面兩句話是寂天菩薩所寫的,希望會對妳有用:
「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不樂有何益。」

星期二, 10月 26, 2004

情 是 痛

劃一條底線
定一個限期

假使未曾盡情
何妨醉舞狂歌
假使痛苦依然
何妨放聲大哭
醉狂過後
爾當知

事已過
境已遷
是一樣的月光
不一樣的心情

人面已變
花起落
片片秋葉過

雲起
風動
心復痛
再回頭
沒有用

夜雨
獨行
再上路


這也許是昨天的我
也許是今天的你
情 愛磨人
情 夾著痛
卻總信有好結局
阿修羅信手所寫
願有情人
成眷屬

星期五, 10月 15, 2004

進 步

近來發現報章上的錯別字多了,俗語、粗話的使用率高了,文句不通順的更比比皆是。網上的情況,更是嚴重。

是現在的人少寫文章嗎?是校對的質數不好嗎?還是號稱「高級校對」的編輯們功力差了?

現在的人不見得少寫了文章,單在這裡就已經有不少創作人了。說真的,在網路興起後,大眾對文字的使用頻率應該是高了,但是寫的人和看的人都似乎對文字沒上一代的在意。一般都只要求明白就算了,是否真的達意,似乎也沒有多少人計較。

話說,校對的地位及水準早已大不如前了,編輯們面對一些不講理的"作家",更是隻字不能改,已打好了的電腦文稿,也少了"不大看清楚"的借口。

聞說有些文章寫得好的,更有意無意地把文章寫得淺白一點,引經、用典等更是刻意避免。他們的理由是:「與其因讀者們看不懂而引起誤解,倒不如就寫他們看得懂的」。偶有比較認真的文章,不時也會被譏為「拋書包」、「扮晒野」。惡性循還的結果是"好"的文章越來越少。

阿修羅知道自己的文章不算好,錯別字也是常有,智慧更是有限,所以想得到的出路只有兩條:一就是提高眾人的水準,來個"新"新古文運動;一就是接受「我手寫我口」的"新"白話文運動。

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後者出現的的機會恐怕比較大。

從前要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感情,要好好地寫起碼一篇文章;現在的人覺得用一個smiley就足夠了。

這也許也是一種進步。

星期二, 10月 12, 2004

推 理 小 說

「繞圈」,這是推理小說給我的感覺。

作者有目的地帶著讀者繞過一圈又一圈,好叫他們在推起來的文字中一再迷失,在大家回到起點前,丟下一套看似合理的解釋。

這次看的是連城三紀彥的《一朵桔梗花》。一套作者的短篇結集。以花為媒的結合。連譯者(鍾肇政)也是大有來頭。

連城三紀彥的筆觸不算太細膩,在作仔細描寫時也能突顯焦點。在色彩的運用上尤其成功。比如卷末的《菖蒲之舟》,作者就用上了:蒼白的嘴唇、紅艷的血、菖蒲的白與紫、白白的路、銀砂似的蓆紋、綠衣使者…等來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在說故事時,作者也能做到合情合理,自圓其說。但他筆下的世界,同時也透著一種詭異的不真實的疏離。

事實是否都一定是合理的?人的行動是否都是理性?一切的算計,是否最終都能實現?

這叫我想起投資學上的理論,更叫我想起我的一位同窗。此君的名言是:「文學不需要真實」。要在他的文字中認識他,根本是不可能的。虛假的人就連文章都帶著虛假的臉。

到底文學中有多少是虛情,有多少是假意呢?無無聊聊的阿修羅在想。

另,《白蓮寺》不知是否‘青蓮寺‘或’白蓮花’的筆誤呢?

星期五, 10月 08, 2004

聰 明

舊老闆是其中一個被譽為世界財經界中最聰明的人。他有才氣,有名氣,不服輸,想法獨特,不隨波逐流,有前膽性,而且敢與全世界作對。所以,他常應邀到世界各地演講,作為"平衡"其他講者言論的"對照者"。他也是無數自以為聰明的無知者的取笑對象。

他自已則說,他是一個「相反主義者」。他相信大部份人相信的,總是錯的。世上的聰明人只會是少數,而他是理所當然的一個。

在九七前,他出了一冊專論,說香港已死,說每個城市都有興衰,香港也不會例外。九七年後,香港只會是中國眾多的城市中的一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會因時而異,香港會和舊日的威尼斯一樣,慢慢地失去頂上的光環,所謂的種種優勢亦會因為被同化而慢慢失去。他還笑著跟我說:「假如我和你一樣年輕,我一定會去中國發展,因為機會在那裏。」

約在千嬉年時,他說美國的所謂高科技股是垃圾,會和屈金香狂潮一樣,破滅後便一去不返,所以要大量沽空;又說美金的價值只在人心,沒有足夠的實質支持(如黃金),只要中國和日本等國停止買入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國國債)就會很容易崩潰,通脹會因此重臨,金本位制有機會再次出現,所以要買金、要大量地買原材料股及金礦股。

對著這樣的老闆,我們自然聽他的。基金的成積也自然是慘不忍睹,顧客們都打電話來大罵。我也沒有聽他的話到中國發展。

他有錯嗎?那時的我,確有點懷疑。但他說的,在理論上都對,而且非常合理。那問題到底出在在那裡呢?

慢慢地我知道了。錯的不是他,事實上他也有不少預言兌現了。問題是他太聰明了,他看得比人早得太多,更要命的是走得太快。他的一個也被譽為很聰明的朋友就曾跟我說:「我只會看他的舊報告。不是因為要省錢,而是他的話說得太早了,不放半年才看不行。」

聰明也要講時機,信焉。

星期二, 10月 05, 2004

男 女 大 不 同(Security 版)

結婚

男人似債券。年期一出就十幾廿年,好條件的三十年以上都無問題。只會定期比少少息妳。中途又可以換來換去,唔hold到最後都收唔番本。

女人似期權。年期非常短,走勢非常凌厲,通常(換左三次以上就)會越換越衰,越近expiry date就越唔值錢(因為科技的進步,expiry date會因人而異)。

結婚似SWAP,非tailor make不可,唔開番一輪會係無可能的,正如市面上不會有太多convertible bond(注1)一樣。

注1:Convertible bond本身就兼有債券及期權的特性,而且可以因應時勢及需要而convert。Convert就和結婚一樣,轉變後就成了一體(通常係變為stock),而且不能回頭。


性格

男人似債券。悶到死,十世都唔郁一郁,一郁就一齊郁,而且(驚死唔)驚天動地。只係根著息〔色〕口走勢,無來特色(其實係有的,不過變化不大)。

女人似期權。多姿多采,變化同上落都十分大,而且非常敏感,本質(underlinging stock)更非常重要。由於年期較短,所以更需要好好地珍惜〔尤其是自己,所以要戴眼識人〕。

星期四, 9月 30, 2004

代 價

今天我在某留言板內看到一件小事。一位網友說錯了話。在被人指出錯處後,還要出言不遜。在大眾發火的時候才開始改口,結果又被人口誅筆伐一翻。無錯是"又",因為此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甚至已經成為了他的"標記"。

在動物的世界,假如出現錯誤的話,代價會是沒有食物、受傷、失去同伴、甚至是失去生命。所以可以自然生存下來的動物們都應該生活得很認真,辦事全力以付,兼且一定會在錯誤中學習。

話說,人也應該算是動物,但可能是生活條件太好的關係(普遍來說),他們的心態和做事的方式,似乎就及不上比較單純的動物了。

假如真的是生活在"動物"世界內,我想這位網友應該會被趕出社群(最少是暫時性)。那就表示他不獲得食物或因單獨而遇到危險的機會提高。這樣的教訓應該一次就夠了,因為搞不好,根本就沒有下一次。

但在人類的世界裏,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不論多不合理的事都會有人和應。有些人為了"出位",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不少人在網上,更是事無忌憚。

這是因為他們不用付出太大代價的緣故嗎?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又應該叫做幸福嗎?

星期二, 9月 28, 2004

幸 或 不 幸

今天又再碰到這個有趣的問題 ― 認知。

認知是甚麼呢?認知就是你如何認識、記憶及理解我們曾遇到的事物。但假如你問阿修羅的話,他可能正經八百地,把字典上的解釋罰抄一遍,所以你會看到:『認知,心理學上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而對事物產生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

假如我們認真的一點的話,我們應當會發覺,我們把許多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都當成理所當然。例如:中秋應該食月餅,月到中秋份外明。

假如有一日,我們有機會遇到不一樣的"真相"時,我們會怎樣呢?我們會死抱著舊觀念,活在過去中;還是全盤接受"新思維",努力地建築未來呢?這看起來似是粵語殘片中的橋段,但假如主角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民族的話,又如何呢?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中國人差不多都試過了。前者可以說是清閉關自守的寫照,後者就像是曾一度把一切的發明皆歸於蘇聯人的共產黨。如今,清、蘇聯皆已是過去的名子;沒甚麼值得歌頌的清未、民初也經已遠去。但那留下來的,卻更叫人擔心。

你或許會問:這些都是不幸,又何幸之有呢?
我會答:「最愚蠢的不幸的都經過了,幸運還會遠嗎?」
阿修羅就會話:『不會在錯誤中學習,就是最大的不幸。』

當中有智慧嗎?
「不走極端。」
『慢。』

你或許會再問:你不就是阿修羅了嗎?為何會有兩個回應?
我會答:「為了一位朋友。」
阿修羅就話:『一個特別的日子。』

星期一, 9月 27, 2004

無 話 可 說

以寫部落格為借口,每天都強迫自己寫點東西。雖以練習打字為名,但要篇篇都有點內容、有少少深度的話,原來是不容易的。

近來逛書局時,多添了一份感觸。望見架上一批批印刷精美,但內容欠奉的書時,只有一再搖頭輕歎。此等無內容的書,大多有引人的封面,醒目的名字。排版見心思、插圖又精美。但,除去了這些包裝的話,這些小冊子可以成”書”嗎?如果不是這樣安排的話,它們還有賣點嗎?阿修羅實在有點懷疑。

相較於古人一生只寫一至兩部書,寫的時候傾盡心力,花費十數年(甚至是數十年)時間;現代的作家就大利害了。他們三兩年就可以寫成一本”書”。有些誇張點的,一年內就可以出超過一本。難道他們寫書都不用心力?還是都在內容上打折?阿修羅不知道。反正他們的書受歡迎,可以賣錢。在商言商,就是”好書”。

到了今天,”著作等身”,還真的是讚美人的說話嗎?阿修羅會有點保留。

話說要知道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如何,看看人們都在看些甚麼書就可以了。今天香港人肯花錢、花時間在看的,都是些甚麼書呢?

人們都說香港人淺薄,說香港是文化沙漠。我們會反對,會舉出一個又一個的例子。不過,有些人以為多花點錢,請些所謂有名氣的班子來港,就能證明香港是有文化。這是何等的淺薄。有些以文化工作者自居的人,甚至會用政府的錢來排斥異己。自己無包容心,兼目光如豆,卻在怪圈內互相稱許,繼而沾沾自喜。香港的文化就以此等無見識者作主導,能不成為文化沙漠嗎?

無論是藝術、文化、商業、技術都是在開放的環境中才有進步的。閉關自守而有長足發展者,未有所聞也。

眼前的澳門,就能以較少的經費(以實際數字來說),做得比我們好。這是我們自己不爭氣。我們還有話可說嗎?

又 發 白 日 夢

在談到貧與富的問題時,貧和富本身就不容易介定,要衡量不同國家及環境下生存的人的貧富尤其困難。比方說在香港一些既溫且飽,有工作、有車、有樓,但變了負資產,可以叫窮;卻話說在山西山區,有幾條牛已經算富。怎樣才能拿蘋果與橙比呢?

或者,我們可以借用production-possibilities frontier的概念,在這裏競爭的換成是金錢和時間。以quality-of-life去做比較的指標,做個自由指數(freedom- index),計算要用多少金錢才能換取可自由分配自已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例如:自由選擇退休的時間,或者係追求下夢想咁……。

如是者,會單單是opportunity cost的問題嗎?
「不是吧,是能量化了”快樂”的曲線研究呢?」
不會是直線嗎?
「不會吧。最終,成本應該會遞減……。」
真的嗎?
「呀…應該都會幾好玩…。」
開工啦。
「噢!」

阿修羅在發完白日夢後,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星期日, 9月 26, 2004

《塔 木 德》及 其 他

有網友認為要理解聖經,就要了解猶太人的歷史、文化及生活習慣。不論大家是否同意此論點,若要從書本上去認識猶太人及其歷史文化等,《塔木德》(Talumd)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塔木德》一般會被譯為"法典"(或猶太法典),但"法典"本身不足以形容《塔木德》。《塔木德》本身包羅萬有。大至律法、宗教、倫理、醫學;小至飲食、迷信、夢的意義都有。《塔木德》本來就是猶太先哲們口述的學問匯編,所以其龐雜是必然的。

《塔木德》可以分為《密西拿》(Mishnah)及《革馬拉》(Gemara)兩個部份。《密西拿》為拉比們對《舊約聖經》(Hebrew Scripture)的律法的講解和闡釋,由拉比‧哈拿西(Judah Hanassi或稱Judah the Price)於公元三世紀時匯編成書;《革馬拉》則是後人對《密西拿》所作之評述和討論的匯集,約成書於《密西拿》的三百年後。而一般人說的《塔木德》指的是"巴比倫"的《革馬拉》("巴勒斯坦"為另一系)。

《密西拿》及《革馬拉》合起來就是猶太人的所謂口傳律法 (Oral Law) ,亦即是一般所說的《托拉》(Torah)。這個《托拉》與相傳由上帝在西奈山親授摩西的《托拉》(Mosaic Torah)有別。

有不少人喜歡拿《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和《塔木德》來作比較。但本人以為二者的相似,只局限於成書的過程及其本族中的地位。《摩訶婆羅多》應該被看成民族的"史詩"或神話故事的總集,智慧則隱藏在其浩大的故事海中,而且依著各人本性,看到的教訓不盡相同;《塔木德》雖也有充滿智慧的小故事,但調子較嚴肅,多像說教,沒有太多想像的空間。《摩訶婆羅多》和《塔木德》在風格上南轅北轍,但個人都非常喜歡。

當然,一般人如阿修羅是看不懂原文的,所以《摩訶婆羅多》裏的韻文特色,及《塔木德》內的文字遊戲都只能聽聞,未刻親見。可惜。

有興趣看《塔木德》但又怕太花時間的,可以看Everyman's Talmud: The Major Teachings of the Rabbinic Sages by A. Cohen, Abraham Cohen。雖然這本也算是經典,但作者的本意是寫給一般人看的,所以不用太怕。山東大學出版社有中譯本,叫《大眾塔木德》。

喜歡硬少少的,可以試試:
Aspects of Rabbinic Theology: Major Concepts of the Talmud by Solomon Schechter
Introduction to the Talmud and Midrash by Herman L. Strack, Gunter Stemberger, Markus Bockmuehl
這兩本阿修羅沒有親自看過,但聞說非常不錯。

對喜歡挑戰的人,阿修羅會推荐摩西‧邁蒙尼德的《迷途指津》(The Guide of the Perplexed by Moses Maimonides) 。此君以為宗教和哲學並不抵觸,他就是試圖以此書來說明猶太教在"智性"及"邏輯"是一貫的。此君的智慧和淵博不容忽視。不過,個人以為此書不大適合無包容之心的讀者,火氣大者尤其不適宜。原書為阿拉伯文,后被譯成多種歐洲文字,近有中譯本,也是山東大學出版社。

星期四, 9月 23, 2004

從 小 說 開 始

阿修羅看書是可以好狠的。可以從早到晚不眠不休,直到都看完為止,而且這種狠勁不會局限在小說類。

回想起來,阿修羅看過的小說不多,買的更少。對很多所謂名著,也沒有留下甚麼良好印象。

阿修羅最怕的是那些玩弄文詞、裝神弄鬼、前言不對後語的狗屁文字。會覺得看小說是花時間,花金錢去看混人說大話。只因,論奇情,non-fiction可能會更精彩;論神怪,各地的神話傳說可能會更有趣;論精緻,不會及得上詩詞;論深度,又怎及哲學、經典呢?論實用性,更不能與任何實用性的書籍比肩。

曾經有一段時間視小說如廢物,對推崇小說者嗤之以鼻。以為常執小說在手的人神經錯亂。但小說真的這麼爛嗎?太沒見識的是寫小說的,還是自己?

無論如何,帶著有色眼鏡就代表了自己的心胸狹隘,沒有容天、容地、容德之量。在放下成見後,才真正的明白,小說只是一個載體,一種文學的表現形式。爛的只會是小說的作者,而不會是作為文學體裁的小說。從此阿修羅自覺多了一份包容的心。

人不在乎懂得多少,擁有甚麼;天地廣大,人所知的畢竟有限。不謙虛的話,會無法接受新事物;所知道的,也只會越來越少。

空方能容,此之謂也。

星期三, 9月 22, 2004

《尼 古 拉 的 遺 囑》

阿修羅這次介紹的書叫《尼古拉的遺囑》。尼古拉是誰?尼古拉就是《哈里波特與魔法石》裏面所說的魔法石的主人 -- 尼可勒梅。也就是牛頓在其手稿中翻譯的《The Book of Nicholas Flamel, containing the explication of the Hieroglyphical Figures which he caused to be put on the church of the SS. Innocents at Paris》的原作者。

這個所謂遺囑,其實是煉金術的口訣秘傳。也是巴黎聖嬰公墓第4間"存骨堂"拱牆上的浮雕的解釋。及一本相傳為紙草所書、拉丁文所寫、黃銅為皮、塗滿了顏色的,叫《猶太人亞伯拉罕之書》的"解構"本。

《解說尼古拉勒梅刻在巴黎聖嬰公墓第4室拱牆上難以理解的符號》相傳是極為低調的尼古拉夫婦"死去"後,由尼古拉本人親手所書的。這本《解說…符號》1612年在巴黎出版,亦即是尼古拉死後約200年。

妙的是遺囑的繼承者(尼古拉的太太 -- 潘乃麗的侄兒皮埃爾)的後代竟然到處炫耀祖先留下來的煉金術。這個"丟比"雖然不會自己煉成魔法石,卻會籍著祖先留下的"魔法石"(紅色的粉末),在大紅衣主教黎塞留面前將鉛球變成了金子。"丟比"的名字實在改得好,蠢材為自己的愚蠢而送上自己的性命,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為何煉金術會和猶太人、聖經和歐洲的各種古老傳說有關呢?為何教庭會興起判別偽經及假經的念頭呢(事實上大家手上的聖經是經過一再刪改後的潔淨板)?頂頂大名的"科學家"們又為甚麼會去研究教堂及墓地的壁畫呢?為甚麼他們對"畫錯"的宗教畫更有興趣呢?為甚麼煉金術會和長生不老有關呢?煉金術與埃及、印度、法國、西班牙、土耳其,又有甚麼關係呢?煉金術和魔法陣及黑白巫術有關連嗎?在《尼古拉的遺囑》中,你都會找到一點提示。

假使大家對煉金術沒有甚麼研究,《尼古拉的遺囑》會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假使大家已對煉金術有點認識,《尼古拉的遺囑》會帶給你一個較為廣泛的認知。《尼古拉的遺囑》是"淺出"卻不"深入",行文簡單而流暢,書後亦提供了一大堆有關的煉金術的參考書目。作者 Ping Z,無疑在資料搜集上下過一翻功夫,大部份已為大眾所接受的說法都有收錄。本書價錢平(38元),印刷精美(阿修羅竟然因此而不間書),翻譯也算是不錯 (異譯也一併收錄),原文是英文,手上的是官方授權中國和平出板社2004年9月的第2板。

在哈里波特、牛頓手稿、《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達芬奇密碼》、《鋼之煉金術士》大熱的當下;大家會否對"貴族的藝術",及對煉金術起著承先啟後的"大師"有興趣呢?

本書沒有甚麼看頭的官方網站:
http://www.nicolasflamel.com.cn/shouye/shouye.htm

星期二, 9月 21, 2004

阿 修 羅 與 愛 爾 蘭 咖 啡

剛看完了痞子蔡的《愛爾蘭咖啡》,故事雖然短卻有點沉重。那發明愛爾蘭咖啡的故事是真的嗎?個人認為用"淒美"來形容原來的那個故事,應該是合適的。

阿修羅喝過愛爾蘭咖啡,也喜歡喝。也說不上為甚麼,可能是阿修羅喜歡咖啡,更喜歡酒。這也許也沒有特別的原因。

有用過有那種印了“Irish Coffee”的專用杯,也知道兩條金線的意義。可惜喝的是白蘭地的板本,既沒有四份一愛爾蘭血統的女孩,也沒有那種純真而苦澀的眼淚。

在《愛爾蘭咖啡》裏有這麼的一句:「咖啡的價值應該來自於咖啡本身和煮咖啡者的細心專注,而不是昂貴精美的咖啡器皿」。叫我一再想起了她,一個為著"生活"而慢慢變質的人。記得阿修羅當時對她說的,應該是「一個人的前途來自他的學問與內涵,而不是他的衣著」。

阿修羅平常都不注意打扮,其實可能是因為介意,介意當日的某一個人,那一種輕蔑的眼神。

文 字 雜 憶

阿修羅自少就喜歡寫東西,但沒有寫日記的習慣,這全因為懶。所以網上日記雖然好玩,但阿修羅卻不一定會堅持。

喜歡寫東西是因為容易,隨隨便便便可以把當時的心情或想法記下。除了在寫作的過程中強迫自己再思考外,現在更是練習中文打字的好借口。在隨便地玩弄文字的當兒,文字本身亦常常會替我換來掌聲,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曾經想過要以爬格字為生。可惜的是阿修羅這個人對感情的敏感度低,沒法寫出叫人感動的文字(連自己也沒法感動,怎會算好)。又不喜歡弄虛作假,寫那些虛情假意的文字。更不喜歡出名,給人們指指點點。在得知在報上寫雜文是沒法好好地生活後,這個念頭便打消了。

阿修羅偶爾會在某個留言板留言。因為文字帶著劍氣,文章看起來像是頭頭是道,分析問題時又好似可以比較客觀。所以得到了網友的稱讚及帶來了錯覺,以為阿修羅是個不食人間煙火,自以為是的人。其實阿修羅只是個很平凡的人,頂多算是個比較認真的佛教徒罷了。雖然阿修羅不大介意別人如何看自己,也不太清楚為何會給人這樣的印象。但既已行文至此,說說感想罷了。

假如留連網上的人是寂寞的話,在網上寫日記的人可能更寂寞,因為他們把他們心底的話也放在網上,卻不知道會否有知音。

星期一, 9月 20, 2004

痞 子 蔡 的《夜 玫 瑰》

今天摸魚時終於看完了痞子蔡的《夜玫瑰》。

痞子蔡,好一個奇怪的名子;夜玫瑰,除了是一篇小說、一首歌、一支舞,一個學姊的代號,一個"好得"的女孩子的名子外,更是一種久違了的感覺。

阿修羅平常看書都用掃的,跟半自動手槍一樣,看得飛快。看《夜玫瑰》時用的卻是左輪,除了要一槍一槍的打外,還要一次又一次的上膛。不這樣的話,彷彿就會錯過了甚麼。

這並不是因為《夜玫瑰》寫得深(其實一點也不深),也不是因為作者不斷的玩弄同音字(都幾玩的),更不是《夜玫瑰》帶來了深沉的思考(實在沒有),而是因為《夜玫瑰》有一種叫人熟識的感覺。

熟識,並不是因為這是個老掉了牙的故事,也不是因為它的文字,或平淡的節奏;而是它當中流露了一種清淡的樸素,一種久違了的真。

《夜玫瑰》會叫老鬼們回想起早已失落了的青春(雖然主角們都不是),泛起了初戀時心上所獨有的漣漪。

書中描寫的明暗戀交替、沒心肝、對戀愛的敏感度不足、痴傻再夾點笨,根本就是年青的印記。這個,我們都經歷過(或在經歷)。又怎會不熟識?

流暢而帶點聰明的文字,我看到了。男主角窩囊癈? 還算好吧。三心兩意?在這裡還沒有吧。在恣羨別人時,我們不應該忘記:幸運也應算是實力的一部份。

假使你問我對《夜玫瑰》的整體印象,阿修羅會很阿莎力的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