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的某個角落,有一群人正圍繞著上面的問題發言,慢慢的有點火藥味,我不知道他們的討論會否有結果,但希望求救的人找到幫助,要自殺的人未到終局。假如世界是美麗的話,讓我們把我們感受得到的美麗,分一份給那些還未/暫時感受不到的人吧。
假如知道有人想自殺,要算是路人甲,也會想辦法去阻止。這個沒有錯,至於技巧是否好,會是另一個問題。假使當時就只有你在現場,那就盡力吧。假如他在自殺之前告訴了你,那也代表了你在他心裏有一定的份量。
罵應該是不管用的,他可能就是被罵得太多才想到自殺的。自殺者許多時會覺得他的問題沒有其他人能明白,也不能解決,而自殺就是他的唯一選擇。
發放正能量又好,告訴他有其他的選擇又好,目的都只是希望他可以走出死胡同,要他在當下失去了自殺的衝動。
後續雖然是後續的問題,但假如他的問題最終都沒辦法解決,這也許只是他下次自殺前的一次預演。多忙也對他多留點關心吧。
把專業的問題留給專業者,是對的。但也不要太輕視自己的力量,尤其是當專業的力量未能合適地介入前。我們是很難預算自己對其他人的影響的,所以也明白為何大家會這樣在意。
我們需要尊重其他人,也應該尊重其他人的選擇,但我們也知道生命是無價的,自殺一旦成功,就沒有再選擇的可能,所以我們應當盡力地去阻止。我們在尊重別人的意願時,別人也應該尊重你去阻止他的意願。
假如你們說的是安樂死的話,那我可能會同意,尤其是當醫生們都覺得無救之時。自殺的緣由可以是很崇高的,但在太平盛世下這種機會太罕有了。以為自己死了就可以成全A跟B等,許多時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實在當不得真。但假使這話是出自要自殺者的口,你也別當假,因為在他的心靈上這是千真萬確的。
心靈上的問題說到底都是要當事人自己才能解決。從前的人喜歡利用一些小故事,去讓當事人走出迷陣。此等小故事,我們通稱之為寓言。我們何不把氣言都當作寓言呢?
文字本來就是一把劍,自古以來皆是文人的利器。阿修羅不算是個文人, 頂多只算是半個書痴。寫的更不會是文以載道,頂多只會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一句半句的夢囈。 阿修羅生性奇懶,所以發報一定不會定時。可以的話,請給我回應。搞不好,我會因此而樂上半天。
星期四, 10月 28, 2004
苦 :(
聽到妳所說的,我也有點難過。
人的壽命畢竟是有限的。當你愛護的人已經遠去,追億、傷痛都不會有用,無論如何想他,無論如何痛心,以至將自己完全埋藏在悲傷中,也不見得對亡者會有絲毫幫助。
妳有想過其他人甚至是妳自己最後也是這樣的嗎?呼完最後的一口氣,兩腳一伸,就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欲救無從,回頭亦無路。
所以,當我們還有機會時,為何不嘗試去做得更好呢?妳的爸爸媽媽還好嗎?天各一方的你們可會常常送上一聲問候呢?妳弟弟還好嗎?
我知道的妳是很堅強的。但感情得不到適當的舒發的話,也是會叫人生病的。請好好保重。
下面兩句話是寂天菩薩所寫的,希望會對妳有用:
「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不樂有何益。」
人的壽命畢竟是有限的。當你愛護的人已經遠去,追億、傷痛都不會有用,無論如何想他,無論如何痛心,以至將自己完全埋藏在悲傷中,也不見得對亡者會有絲毫幫助。
妳有想過其他人甚至是妳自己最後也是這樣的嗎?呼完最後的一口氣,兩腳一伸,就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欲救無從,回頭亦無路。
所以,當我們還有機會時,為何不嘗試去做得更好呢?妳的爸爸媽媽還好嗎?天各一方的你們可會常常送上一聲問候呢?妳弟弟還好嗎?
我知道的妳是很堅強的。但感情得不到適當的舒發的話,也是會叫人生病的。請好好保重。
下面兩句話是寂天菩薩所寫的,希望會對妳有用:
「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不樂有何益。」
星期二, 10月 26, 2004
星期五, 10月 15, 2004
進 步
近來發現報章上的錯別字多了,俗語、粗話的使用率高了,文句不通順的更比比皆是。網上的情況,更是嚴重。
是現在的人少寫文章嗎?是校對的質數不好嗎?還是號稱「高級校對」的編輯們功力差了?
現在的人不見得少寫了文章,單在這裡就已經有不少創作人了。說真的,在網路興起後,大眾對文字的使用頻率應該是高了,但是寫的人和看的人都似乎對文字沒上一代的在意。一般都只要求明白就算了,是否真的達意,似乎也沒有多少人計較。
話說,校對的地位及水準早已大不如前了,編輯們面對一些不講理的"作家",更是隻字不能改,已打好了的電腦文稿,也少了"不大看清楚"的借口。
聞說有些文章寫得好的,更有意無意地把文章寫得淺白一點,引經、用典等更是刻意避免。他們的理由是:「與其因讀者們看不懂而引起誤解,倒不如就寫他們看得懂的」。偶有比較認真的文章,不時也會被譏為「拋書包」、「扮晒野」。惡性循還的結果是"好"的文章越來越少。
阿修羅知道自己的文章不算好,錯別字也是常有,智慧更是有限,所以想得到的出路只有兩條:一就是提高眾人的水準,來個"新"新古文運動;一就是接受「我手寫我口」的"新"白話文運動。
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後者出現的的機會恐怕比較大。
從前要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感情,要好好地寫起碼一篇文章;現在的人覺得用一個smiley就足夠了。
這也許也是一種進步。
是現在的人少寫文章嗎?是校對的質數不好嗎?還是號稱「高級校對」的編輯們功力差了?
現在的人不見得少寫了文章,單在這裡就已經有不少創作人了。說真的,在網路興起後,大眾對文字的使用頻率應該是高了,但是寫的人和看的人都似乎對文字沒上一代的在意。一般都只要求明白就算了,是否真的達意,似乎也沒有多少人計較。
話說,校對的地位及水準早已大不如前了,編輯們面對一些不講理的"作家",更是隻字不能改,已打好了的電腦文稿,也少了"不大看清楚"的借口。
聞說有些文章寫得好的,更有意無意地把文章寫得淺白一點,引經、用典等更是刻意避免。他們的理由是:「與其因讀者們看不懂而引起誤解,倒不如就寫他們看得懂的」。偶有比較認真的文章,不時也會被譏為「拋書包」、「扮晒野」。惡性循還的結果是"好"的文章越來越少。
阿修羅知道自己的文章不算好,錯別字也是常有,智慧更是有限,所以想得到的出路只有兩條:一就是提高眾人的水準,來個"新"新古文運動;一就是接受「我手寫我口」的"新"白話文運動。
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後者出現的的機會恐怕比較大。
從前要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感情,要好好地寫起碼一篇文章;現在的人覺得用一個smiley就足夠了。
這也許也是一種進步。
星期二, 10月 12, 2004
推 理 小 說
「繞圈」,這是推理小說給我的感覺。
作者有目的地帶著讀者繞過一圈又一圈,好叫他們在推起來的文字中一再迷失,在大家回到起點前,丟下一套看似合理的解釋。
這次看的是連城三紀彥的《一朵桔梗花》。一套作者的短篇結集。以花為媒的結合。連譯者(鍾肇政)也是大有來頭。
連城三紀彥的筆觸不算太細膩,在作仔細描寫時也能突顯焦點。在色彩的運用上尤其成功。比如卷末的《菖蒲之舟》,作者就用上了:蒼白的嘴唇、紅艷的血、菖蒲的白與紫、白白的路、銀砂似的蓆紋、綠衣使者…等來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在說故事時,作者也能做到合情合理,自圓其說。但他筆下的世界,同時也透著一種詭異的不真實的疏離。
事實是否都一定是合理的?人的行動是否都是理性?一切的算計,是否最終都能實現?
這叫我想起投資學上的理論,更叫我想起我的一位同窗。此君的名言是:「文學不需要真實」。要在他的文字中認識他,根本是不可能的。虛假的人就連文章都帶著虛假的臉。
到底文學中有多少是虛情,有多少是假意呢?無無聊聊的阿修羅在想。
另,《白蓮寺》不知是否‘青蓮寺‘或’白蓮花’的筆誤呢?
作者有目的地帶著讀者繞過一圈又一圈,好叫他們在推起來的文字中一再迷失,在大家回到起點前,丟下一套看似合理的解釋。
這次看的是連城三紀彥的《一朵桔梗花》。一套作者的短篇結集。以花為媒的結合。連譯者(鍾肇政)也是大有來頭。
連城三紀彥的筆觸不算太細膩,在作仔細描寫時也能突顯焦點。在色彩的運用上尤其成功。比如卷末的《菖蒲之舟》,作者就用上了:蒼白的嘴唇、紅艷的血、菖蒲的白與紫、白白的路、銀砂似的蓆紋、綠衣使者…等來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在說故事時,作者也能做到合情合理,自圓其說。但他筆下的世界,同時也透著一種詭異的不真實的疏離。
事實是否都一定是合理的?人的行動是否都是理性?一切的算計,是否最終都能實現?
這叫我想起投資學上的理論,更叫我想起我的一位同窗。此君的名言是:「文學不需要真實」。要在他的文字中認識他,根本是不可能的。虛假的人就連文章都帶著虛假的臉。
到底文學中有多少是虛情,有多少是假意呢?無無聊聊的阿修羅在想。
另,《白蓮寺》不知是否‘青蓮寺‘或’白蓮花’的筆誤呢?
星期五, 10月 08, 2004
聰 明
舊老闆是其中一個被譽為世界財經界中最聰明的人。他有才氣,有名氣,不服輸,想法獨特,不隨波逐流,有前膽性,而且敢與全世界作對。所以,他常應邀到世界各地演講,作為"平衡"其他講者言論的"對照者"。他也是無數自以為聰明的無知者的取笑對象。
他自已則說,他是一個「相反主義者」。他相信大部份人相信的,總是錯的。世上的聰明人只會是少數,而他是理所當然的一個。
在九七前,他出了一冊專論,說香港已死,說每個城市都有興衰,香港也不會例外。九七年後,香港只會是中國眾多的城市中的一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會因時而異,香港會和舊日的威尼斯一樣,慢慢地失去頂上的光環,所謂的種種優勢亦會因為被同化而慢慢失去。他還笑著跟我說:「假如我和你一樣年輕,我一定會去中國發展,因為機會在那裏。」
約在千嬉年時,他說美國的所謂高科技股是垃圾,會和屈金香狂潮一樣,破滅後便一去不返,所以要大量沽空;又說美金的價值只在人心,沒有足夠的實質支持(如黃金),只要中國和日本等國停止買入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國國債)就會很容易崩潰,通脹會因此重臨,金本位制有機會再次出現,所以要買金、要大量地買原材料股及金礦股。
對著這樣的老闆,我們自然聽他的。基金的成積也自然是慘不忍睹,顧客們都打電話來大罵。我也沒有聽他的話到中國發展。
他有錯嗎?那時的我,確有點懷疑。但他說的,在理論上都對,而且非常合理。那問題到底出在在那裡呢?
慢慢地我知道了。錯的不是他,事實上他也有不少預言兌現了。問題是他太聰明了,他看得比人早得太多,更要命的是走得太快。他的一個也被譽為很聰明的朋友就曾跟我說:「我只會看他的舊報告。不是因為要省錢,而是他的話說得太早了,不放半年才看不行。」
聰明也要講時機,信焉。
他自已則說,他是一個「相反主義者」。他相信大部份人相信的,總是錯的。世上的聰明人只會是少數,而他是理所當然的一個。
在九七前,他出了一冊專論,說香港已死,說每個城市都有興衰,香港也不會例外。九七年後,香港只會是中國眾多的城市中的一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會因時而異,香港會和舊日的威尼斯一樣,慢慢地失去頂上的光環,所謂的種種優勢亦會因為被同化而慢慢失去。他還笑著跟我說:「假如我和你一樣年輕,我一定會去中國發展,因為機會在那裏。」
約在千嬉年時,他說美國的所謂高科技股是垃圾,會和屈金香狂潮一樣,破滅後便一去不返,所以要大量沽空;又說美金的價值只在人心,沒有足夠的實質支持(如黃金),只要中國和日本等國停止買入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國國債)就會很容易崩潰,通脹會因此重臨,金本位制有機會再次出現,所以要買金、要大量地買原材料股及金礦股。
對著這樣的老闆,我們自然聽他的。基金的成積也自然是慘不忍睹,顧客們都打電話來大罵。我也沒有聽他的話到中國發展。
他有錯嗎?那時的我,確有點懷疑。但他說的,在理論上都對,而且非常合理。那問題到底出在在那裡呢?
慢慢地我知道了。錯的不是他,事實上他也有不少預言兌現了。問題是他太聰明了,他看得比人早得太多,更要命的是走得太快。他的一個也被譽為很聰明的朋友就曾跟我說:「我只會看他的舊報告。不是因為要省錢,而是他的話說得太早了,不放半年才看不行。」
聰明也要講時機,信焉。
星期二, 10月 05, 2004
男 女 大 不 同(Security 版)
結婚
男人似債券。年期一出就十幾廿年,好條件的三十年以上都無問題。只會定期比少少息妳。中途又可以換來換去,唔hold到最後都收唔番本。
女人似期權。年期非常短,走勢非常凌厲,通常(換左三次以上就)會越換越衰,越近expiry date就越唔值錢(因為科技的進步,expiry date會因人而異)。
結婚似SWAP,非tailor make不可,唔開番一輪會係無可能的,正如市面上不會有太多convertible bond(注1)一樣。
注1:Convertible bond本身就兼有債券及期權的特性,而且可以因應時勢及需要而convert。Convert就和結婚一樣,轉變後就成了一體(通常係變為stock),而且不能回頭。
性格
男人似債券。悶到死,十世都唔郁一郁,一郁就一齊郁,而且(驚死唔)驚天動地。只係根著息〔色〕口走勢,無來特色(其實係有的,不過變化不大)。
女人似期權。多姿多采,變化同上落都十分大,而且非常敏感,本質(underlinging stock)更非常重要。由於年期較短,所以更需要好好地珍惜〔尤其是自己,所以要戴眼識人〕。
男人似債券。年期一出就十幾廿年,好條件的三十年以上都無問題。只會定期比少少息妳。中途又可以換來換去,唔hold到最後都收唔番本。
女人似期權。年期非常短,走勢非常凌厲,通常(換左三次以上就)會越換越衰,越近expiry date就越唔值錢(因為科技的進步,expiry date會因人而異)。
結婚似SWAP,非tailor make不可,唔開番一輪會係無可能的,正如市面上不會有太多convertible bond(注1)一樣。
注1:Convertible bond本身就兼有債券及期權的特性,而且可以因應時勢及需要而convert。Convert就和結婚一樣,轉變後就成了一體(通常係變為stock),而且不能回頭。
性格
男人似債券。悶到死,十世都唔郁一郁,一郁就一齊郁,而且(驚死唔)驚天動地。只係根著息〔色〕口走勢,無來特色(其實係有的,不過變化不大)。
女人似期權。多姿多采,變化同上落都十分大,而且非常敏感,本質(underlinging stock)更非常重要。由於年期較短,所以更需要好好地珍惜〔尤其是自己,所以要戴眼識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