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27, 2005

Monster的廿一世紀

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看浦澤直樹的《Monster》。

浦澤直樹就是現在頗流行的《廿一世紀少年》的作者。《廿一世紀少年》看了頭幾集,就沒有興趣看下去了。悶,真的難提起興趣。

多慢熱,多悶人的書,也都熬過了,而且為數不少(以個人看書的百份比計)。對漫畫是否應該要用一樣的標準呢?在沒有優美詞藻、奇怪的句式、生澀文詞的情況下,我應該以欣賞畫功作為動力嗎??

在朋友大大力的推介下,開始看《Monster》了。起初看時也懷著介心,怕真的會被悶死。現在已經看到第五十八話了,大約38%吧,開始好看了。所有的枝節開始慢慢地被串連起來了。每話的最後一格漫畫也會引你看下去。不知道結局是怎樣的呢?不要叫人太失望才好。

聽說《Monster》會被改編成電影。作為電影的話,那種陽光下的陰暗沈鬱應如何表達呢?或者,改編為電視劇會更合適。

故事的背景雖然是德國,但一講到絕對的「惡」時,就會是個切切實實的日本故事。畢竟,各民族都有其精神特色的。

「朋友」,一個在《廿一世紀少年》裏常見的別有所指的詞語。在《Monster》內,阿修羅似乎窺見了它的原始形貌。

希望不會看爛尾吧。

阿修羅望望一堆未看完,也不知會否看完的書。

星期二, 4月 26, 2005

上上網網

阿修羅有點好奇,到底我認識的一班朋友的時間是怎樣分配的?

工作時上網,娛樂時上網,行街時上網,甚至是上廁所時都要上上網。

這算是病態嗎?

雖然,他們有黑眼圈,又似是長期睡眠不足;但他們口齒靈利,不怕與人群接觸,身上也沒有惡臭 ……。

還不是太嚴重嗎?

平均每天約12小時耶。一天才24小時,把一半的人生花在網上算不算多?

半生也許誇張了點,畢竟互聯網在他們小時候並不普及,到老年時也許大家早已眼睛不濟 。

但,這是人生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段日子啊!

自少就接觸互聯網的下一代又會如何?

科幻小說內的腦內連線真的會出現嗎?

假使今天就有這種技術,我的朋友們或許都有興趣。

互聯網應該是唱說記頌、書籍、音聲廣播、錄像廣播後的知識傳播媒介。也由於互聯網能兼收這些媒介的所有特性,影響也應該是最巨大的。

互聯網真的很方便,甚至有報導說已經改變了人們吸收知識的習慣。但當中的良莠不齊的資訊,也叫人擔心不已。

在太多不盡不實資料流傳的網上,黑客功夫也日漸深厚的情況下,是非黑白越加容易混淆。假使真的發動電子戰,情況又會如何?

也許是說得太遠,想得太多了。

「朋友們,你們真是不用睡覺的嗎?」

星期三, 4月 20, 2005

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 / 是否有意義,是純個人的選擇。選擇認同別人所說的"意義",也是個個人的選擇。沒有人能將你不認同的"人生意義",放在你的人生上。人身不得自由者,心靈上也是自由的。認同「我思故我在」,可以是你,也可以是笛卡兒的個人選擇。其他人也可以選擇同意或不同意。甚至可以認為只是"放屁"。

貓狗也會思考,但思考的範圍也許會較小。"貓生"、"狗生"的意義,也許就是"生存"的意義,或是帥氣一點的說︰"活著"。

是否有死後的生命,會是你是否相信的問題。假使是打死了也不會信的,有否死後的生命,又與你何干?也許丟句「走著瞧」會更瀟灑。

沒有目標、要寫意自在地過日子,甚至是為人民服務、替天行道等,也可以是某個人的人生的意義。不存在就沒有意義嗎?存在主義者也許會同意。但一個人死後,其人生就沒有意義嗎?眾多精神領袖的後繼者,也許都不會同意。我國的共產黨就是一例。

誰能確知自己的死期?有日過日、步步前進、要求要有結果、不要求要有結果,就是不同的生活態度。不同的生活態度,就會為不同的人付與不同的人生的意義。

假如某人的人生的意義就是「到處留種」,「寧缺勿濫」、「多多益善」、「加重投資」、「分散投資」等,就是不同的策略。因為策略的不同,意義也許會有差別。就如「到處留種」,也會有人希望可以做到「完美無缺」。你身上有世界地圖嗎?還是你的「到處」,只是大中華區內的某些娛樂場所?

假如,「快樂」是某人的人生的意義,他的「快樂」能具足樂與樂因嗎?能遠離苦及苦因嗎?能不離無苦之樂嗎?能遠離貪慎痴?能平等捨嗎?

若不能,何樂之有?種苦而已。若能,樂不樂又何干?

淤泥蓮花本一如
諸佛眾生無差別
萬法隨顯離整治
樂與不樂任運前

阿修羅‧人生‧050420

星期三, 4月 13, 2005

《檞寄生》

終於把痞子蔡的《檞寄生》看完了,算是了一公案。雖然《檞寄生》,似完未完。

記得有位書友很不喜歡痞子蔡,他的理由是他白爛,不會寫,左搖右擺,又下不了決心。據說這也是他看了《檞寄生》後的印象。

如果是你,你會選那一個呢?

這是個兩難的問題。聰明的人也許會避而不答。畢竟,故事是虛構的。問題也是假設性的。

戀愛是甚麼呢?戀愛是與喜歡的人一起,甚麼也不理?還是要舒適、安樂、幸福?

假如是前者,也許應選荃。那後者自然就是明菁了。

為何這樣說?只是感覺罷了。荃始終像在霧中,帶點虛幻。明菁卻是實實在在。

記得老人家說,做人世,要選跟自己不太像的。跟自己太像的,不會長久。我相信老人的智慧,又思想守舊。所以,假如我是菜蟲的話,我會選明菁。但我永不可能是菜蟲,所以明菁,妳就死心吧。嘻!

三年。三年的話,可真有點過份。不斷徘徊在二人之間,三年也下不了決定?!明菁真的不知道嗎?還是,只是裝作不知道?(台灣女孩真是較可愛!)

這叫我想起一位朋友,一個浪子中的浪子。年紀已經不輕了,人也算不上富有,欲總愛浮浮沉沉,事業、愛情皆是。他不懂(?)也不會說分手,女友們都是因為等不下去(看不過眼?)而離開的。他可能被傷害過,所以不想傷害人,結果是「因為不想傷害任何人,所以傷害到所有人。」

愛情是自私的,也難說對錯。成功與失敗,也許只分別在處理的手法。

你有你喜歡 / 喜歡你的人嗎?

請小心處理感情事。

人是脆弱的。

你真的懂得分辨"喜歡"與"愛"嗎?

「鬼才會喜歡你!」

『妳吃香的嗎?』

星期二, 4月 12, 2005

檞寄生?

一口氣把痞子蔡的《檞寄生》看了一半。竟發現自己和主角有點像。像的不是主角的小聰明,而是那種笨笨的,對愛情的不敏感,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

我到底錯過了多少呢?!

天呀!一把年紀的中年人(!),根本就不應該看愛情小說。

《檞寄生》:
http://www.jht.idv.tw/novel/novel29_1.htm

星期一, 4月 11, 2005

清 禽 百 囀 似 迎 客

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有兩個版本,所以阿修羅也就看了兩次。《往事並不如煙》是大陸的潔淨版,《最後的貴族》則是港台足版。兩個版本其實分別不大,潔淨版中刪去的,多是罵人的話罷了。

《往事並不如煙》的出處應為作者自序中的「往事如煙,往事又並不如煙」一句。《最後的貴族》則來自康同壁母女之印象。

通觀全書所寫十人(包括作者父母),敝以為真能稱得上貴族的,也只有康同壁母女二人。

買腐乳、換衣祝壽、吃燕窩、半夜3時的小提琴聲,都述說著她們的"貴"。

羅儀鳳愛花,而殺花;愛鞋,而葬鞋;香水沒有了;英文詩不能吟;無夫無子……。

羅儀鳳的文化被革了命,她的「經脈盡斷」了,中國的一代文化又何嘗不是。

另一對可被冠以"貴族"之名的,應是張伯駒夫婦。張評畫、評詩的幾段話,是內行中的內行。他整個人就是中國文化的體現。這種「公子哥兒」,絕不易為,要學也學不來。"富"與"貴"即從此分。

比起來,史良只算是半個"貴族",其他的更不應入流。章詒和寫史良時引用了范成大《早發竹下》的「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這兩句詩實在是引喻得宜。縱觀史良一生,直是話中有話,飛來之佳句。

范成大《早發竹下》全詩如下:
「結束晨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迭迭山。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