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02, 2012

《作為上師的妻子》





在朋友的「鼓勵」下看了《作為上師的妻子》。

為甚麼要「鼓勵」呢?

當然是因為阿修羅這個懶人跟本沒打算看這本書。另一方面也是他想知道我的個人看法吧。

所以下面所寫的就是此時此地(2012112日於香港)的個人看法囉。

書中所說的「上師」是誰?

是一直帶著種種爭議的邱陽創巴仁波切。

「妻子」是誰?

十六歲時與邱陽創巴結婚,後來被冠以薩姜王母之名的英國女子黛安娜.派柏斯(黛安娜.木克坡)

作者和出版社?

「妻子」黛安娜和卡洛琳.蘿絲.吉米安合著。台灣橡樹林的翻譯版。

以一本書來說,文筆不怎麼樣,叙事又有點反複,篇章分配也不完善。話說本書是以一堆對話錄音整理而成的。

以一本傅記來說,邱陽創巴的一生是寫出來了,是用一個女性和妻子的角度。和許多歌功頌德又或是專揭醜聞的傳記寫法不同,此傳記是好壞都寫的。以作者的說法,是沒有甚麼隱瞞。

所以,邱陽創巴仁波切在書中是一個「人」。一個逃離西藏的出家人,一個小孩的爸爸,有愛有恨;一方面把佛法傳給西方人,一方面喝酒、吃迷幻藥、做皇帝、坐擁眾多明妃。

「嘩﹗有無搞錯。」這是很多人的即時反應。

但這個「嘩﹗有無搞錯。」是從何以來呢?

說穿了,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固有祈望。即是「仁波切」在世間的所作所為,與我們所認為「正確」的「仁波切」出世間形象不一致所致。

是他的「錯」嗎?

是的。假如你和當事人都被傷害而沒有得著的時候。

但假使當事人有得著就是「對」嗎?

對當事人來說是對的。

佛法尤其是密乘,不是一直強調要因材施教嗎?

如果傳授的是對時人有用的教法,有甚麼不對?

又大家庭生活,又迷幻藥,又淫亂,又皇帝,又軍事統治喎!

佛法尤其是密乘,不是一直強調要結合生活嗎?

如果可以創立一個合適的環境,有甚麼不可以?

西藏的僧團模式,在當時的西方不宜耶。邱陽創巴當時面對的,就是一批批又性開放又玩迷幻的嬉皮士呀。

很危險呀!

是的。無論是對上師又或是對弟子。尤其是被用作藉口來利用時。所以密乘的上師要選擇弟子,弟子也要選擇上師。所以傳統上有三年的「觀察期」。是真的要好好「觀察」的。

有其他方式嗎?

當然有。方便和智慧嘛。種種不同的方式,就是種種不同的方便。如果是要結合生活的,可以直接用大圓滿的自心本性,行住坐卧都不離心的自性……

很難耶。許多人都做不到,又或是在自欺欺人。

所以,創巴仁波切在當時就用了他認為「對」的方法啦。「香巴拉人」不正是一種(相對地)沒那麼「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

有一點是貫穿全書而且我個人認為是很重要的,這就是誠實和自然,尤其是對自己。越修行到後面我越覺得是這樣。要與見地完全融合,用一個造作出來的自我是不可能的。有一點點假,也不可以。所行當為所願,上座下座不應有區別。

為了誠實地面對自己,卸下自我的偽裝,有種種不同的方法。比較激烈的方式比較有力,用苦行、用打、用酒,其實都是「傳統」的手段(閱讀大成就者們的傳記就可以發現)。如是者,如果是有效的話,用的是迷幻藥,又有甚麼不可以呢?

故此,問題不應該在於手段,而是在於目的和效果。

如果目的不是純粹的利他,而在施與激烈手段後亦無良好效果,那又何必呢?大成就者的手段不是一般人能用(或接受)的。就如雪山獅子可以跳過的山崖,由其他人去跳,必死。

要如何看待邱陽創巴其人、其事?

你覺得該如何看待,就如何看待便了。反正別人不可以替代你(你是獨一無二的),你也只須要(誠實地)對自己負責。


星期三, 10月 03, 2012

南懷瑾走了





在遠離繁塵之處,聞說先生辭世。

回來一看,是的,又少一個了。

南懷瑾通儒、釋、道三教,能做到知行合一,著作等身。

古時文士的風骨節操在南懷瑾身上可見一二。所學所識,身體力行,是一代人物。

有書友說南懷瑾走了,是代表一個年代的終結。美好隨風逝,氣燄淺薄來。雖然說得悲哀,卻不是無理。

南懷瑾的書,小時候依圖書館之利,讀過不少。修羅媽常有微言,總問這些書讀來有甚麼用,何不溫習功課……。

南先生雖以佛學揚名,但印象中道家似乎比較強,儒家也不弱。以著作而言,他的易學類和《老子他說》個人以為是很不錯的。

話說先生常常推薦別人讀他的《論語別裁》,說其他的只是遊戲之作。但個人以為《我說参同契》更應重視。
「参同契」就是《周易参同契》的略言。此書涉意深廣,天文地理、醫卜星相、數理化哲,無所不包。
如《論語別裁》是先生出力最大之作,《周易参同契》當為第二。唯其價值,就我看來,當在《論語別裁》之上。

何以故?

《論語別裁》雖有撥亂反正之功,但《周易参同契》卻有興癈續繼之效。

此話怎講?

君不見當今之世,靠一張嘴吹說論語而掙錢的人仍不少,但粗通道藏之人卻是沒有嗎?

烏夫哀哉!
再過幾年,恐怕連會看繁體、文言的人也沒有了,還研究個什。

星期二, 7月 10, 2012

《地海傳說 Earthsea Cycle》




     《地海巫師》     (A Wizard of Earthsea,1968)
     《地海古墓》     (The Tombs of Atuan,1971)
     《地海彼岸》     (The Farthest Shore,1972)
     《地海孤雛》     (Tehanu,1990)
     《地海故事集》  (Tales from Earthsea,2001)
     《地海奇風》      (The Other Wind,2001)

終於看完了娥苏拉·勒瑰恩的《地海六部曲》。長,但也算值得。

 「地海」是小說裡的世界,有龍、有人、有既是龍又是人的生物。「地海」有自已的人民、自已的語言、自已的史詩;甚至是自已的哲學體系。

在「地海」裡你會看到「無為而治」、「為所當為」 、「有所不為」;對力量的取捨、對生死的感悟。甚麼是「可怕」、甚麼是「可敬」、甚麼是「恩賜」、可謂「代價」。
整個「地海」的傳奇,在《地海奇風》後變得完整。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說法」。至於是否「完備」或「完滿」,則需訴諸讀者本身,反正故事「沒完」。

整個系列的筆觸都是淡淡的,要算是「大場面」,也不會太過激情。總是有種冷冷地在遠處眺望的感覺。卻又和「日式」的「無情」不同。

個人覺得《古墓》是最悶的。我第一次看時就是斷在那裡。「無名者」依我看,是有許多可發揮的地方的。

要把「地海」拍成電影,一點也不容易。話說宫崎先生幹了,我還未看呢。不知是否應有期待。



星期二, 7月 03, 2012

Child 44


前蘇聯?白色恐怖?極權封閉人性,助長邪惡?對老一輩的中國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對新生代來說呢?

要做「對」的事情。

生存是「對」嗎?

除了「生存」就沒有其他了嗎?

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犧牲別人的?

反黑為白。

選擇性遺忘。

和 1984、美麗新世界比起來,Child 44 不算突出。刻劃人性方面也不覺大深刻,有時可能是鋪陳不足,故事會有點突兀。


可能是爛戲看得比較多的關係(也可能是早有心理準備的關係)那殺手的結局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是否太戲劇化,就見人見智了,反正現實中不缺千奇百怪的人,而我也不覺得「連還殺手」,在「正常人」眼中是「正常」的。先不說平反那段。那最後的最後,嘗試去收養那段,我覺得是不錯的。如果我是主角,我也可能會這樣做,也許會再加上弟弟一家.....。

我覺得人性的喚醒是需要一個過程。是否合理,就看人又或是自己的信念是甚麼。

假如下場估計差不了多少,要雪中送炭、坐視不理、謀定而後動或落井下石,都是個人的一時決擇。我覺得情況和有人問你要否結婚、要否跳槽、要否信主,又或是要否多買一份保險一樣;有些人在某些時候是會比較衝動的。衝動也不一定是錯,反正直覺下的決擇有時比千思萬想後好,結局也要在決擇後才知道。
 不去選擇,還是要選擇永遠站在選擇前的一刻的,也是一種選擇......。

星期一, 5月 28, 2012

《巡者》



哈薩克裔俄羅斯籍作家"謝爾蓋·盧基揚年科"寫的一系列奇幻小說。

又是巫師、吸血鬼﹑變形人的故事。這次的背景是俄國。

《夜巡者》開始時是很有電影感的,分別以兩個主體的角度來寫,也很緊張。

第二段的故事也是這樣。 設定比較"簡單",一個"幽界"就搞定了。沒太多犯駁的地方。

第三段故事寫的是"善和惡",想說的大概是沒有絕對的善或惡;平衡、和平比較重要,要平衡、和平就要妥協 …… 人要由自己掌握命運。

都是些"老套"的事,但看起來時,不覺"老套"。

寫得自然、流暢,富有現代氣息,但是淡淡的,不覺太激烈。

類似的題材也看過不少,相較起來,我較喜歡九把刀的《獵命師傳奇》(雖然未完);又或是《迷霧之子》。

善惡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界線,一連串的惡,可能是為了終極的好,反者亦然。而一人,又或是一群人眼中的善,在另一人,又或是一群人眼中可以是惡,又或是無關痛癢之事。

凡人會以為實質結果比想法和過程重要。佛家卻說,出發點比其他的都重要。

 事實上,甚麼才重要呢?那要看你要的是那個角度。 這就像是政客們的所作所為。他們這樣做有需要又或是有意義嗎?你要在他們「真正的」立場才會「真正地」明白。

其實,你和我也是一樣。

這不就是"子非魚"的問題嗎?

* * * *

《日巡者》承繼了「續集無好」的傳統。

比較悶,有點拖拉,情節也不吸引,不看也沒大損失。

頂多是看第三集時,人物的背景和關係不大清楚罷了。

是的。有第三集,叫《幽巡者》。

* * * *
《幽巡者》比較好看。

作者為避免某情節設定上可能出現的缺陷,所以前期的"防疫針"打了不少,連外星人的存在也一筆否定了。

沒能量可借,就這樣就成。

主角示範了,不多做,隨他去的方式。左右無事,就辦好了。當中也有不少幽默的地方。

其實,那年輕人有必要死嗎?

我覺得只是作者不想留有設計上的漏洞罷了。

* * * *
 第四集。《終巡者》。

看完了《終巡者》也算是看完了結局。

這種結局,對我來說是有點悲哀的,小女孩的命運算是被定了。

命定,是我不喜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