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本來就是一把劍,自古以來皆是文人的利器。阿修羅不算是個文人, 頂多只算是半個書痴。寫的更不會是文以載道,頂多只會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一句半句的夢囈。 阿修羅生性奇懶,所以發報一定不會定時。可以的話,請給我回應。搞不好,我會因此而樂上半天。
星期五, 7月 30, 2010
地圖
在世間上山下海不懂路,所依靠的是海圖、星圖、地圖、衛星導航儀、又或是路人甲及乙。
在浩如煙海的佛法世界前進,當向何方,參照物又是何?
找個導遊比較好,那個導遊要是過來人,能夠格作一己上師者尤佳。
那和問路人甲和路人乙有何不同?亂指一氣的遍地皆是。法師某甲所說的就和仁波切某乙所說不同,一般平民百性如何分辨?
一般人是較難分辨的,特別是香港普遍佛、道不分的環境下;東南亞至今仍有密乘非佛說的誤解。
想要分辨是否佛法,可用「四法印」。「四法印」為佛陀釋迦牟尼涅槃前親說,為小、大、密乘所共推。此「四法印」即:
諸行無常
有漏(1)皆苦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2)
注(1)「有漏」就是不清淨的事物,包括所有的執著以及執著的對境
注(2)「涅槃」即解脫,「寂靜」即離苦苦、變苦、行苦等苦
那即是說有「常」,如造物者;執能取、所取為樂;以為有「我」(包括「大我」、「神我」) ;謂不能離苦解脫,如具宿命等;皆不是佛法。
如是分辨出佛法後,可用「九乘次第」去分類。
「九乘次第」是密乘寧瑪派的說法,將前進成佛的方式分為「九」途,以對應的教法為載體,故稱為「乘」,因後後攝前前,故曰「次第」。
九乘分別是:聲聞、緣覺、菩薩、事部、行部、瑜伽部、大瑜伽、隨瑜伽、極瑜伽。
九乘各有其入門檻及其各自之見、修、行、果。即如《自性大圓滿支分․決定三戒論釋》所述。其頌曰:
此依大圓滿自宗,聲聞緣覺菩薩乘,
稱為法相因三乘,事行瑜伽外三續,
無上父續大瑜伽,隨類瑜伽即母續,
明點瑜伽無二續,稱內三續九乘攝。
(雖「九乘次第」是共說,但用「谷歌」一搜,排在最前的竟都是某君借其上師之名,寫些不盡不實的書的連結。可悲!)
有興趣的,可在網上搜尋《戒律輯要》,自能找到《自性大圓滿支分․決定三戒論釋》。當中論述「九乘次第」的,前後不過12頁(簡體電子書的第147頁至159頁)。
在了解「九乘次第」之入門檻及各自之見、修、行、果後,當能明白眾行者,因發心或見地之不同,在所修、所行上會有所分別。
如是,雖未能看通全盤,但對浩如煙海的佛法,當會有必要的了解,如手握地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