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中國讀書人是怎樣一副德性?我想大概就是南懷瑾這類人。
所學、所識、所想都內化了。故而所作、所行、所傳都是那一套。就是南老師(請容許我也這樣叫他)自己的那一套。強名之曰儒、釋、道皆不合,卻也不離於儒、釋、道,反正就是已經消化過、融合了,自有體系,自成一格(這使我想起錢鐘書)。就如過去的中國讀書人,以自身為文化之載體。人、文不分。
老人閒話說家常
學貫中西論古今
縱橫史哲總說詩
出入儒佛近乎道
後一輩的中國人也可以這樣嗎?
我覺得是可以的。但起碼要滿足了三個條件:
其一、是真心熱愛中國文化;
其二、是對中國文化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認識;
其三、是有足夠的時間給前兩者沈澱。
因為,中國文化(姑且這樣稱呼),越老越有味道(包括心境)。沒那種經歷、體驗,就不是那回事。即如︰
儒考墨俠道自然
斷章所取只為治
何羨或怨稱孤寡
皇上上皇終命終
看這書最大的得益是甚麼?
聰明不樂因欠恕
皇統內道外示儒
由來功成身當退
煤炭原來是劫灰
當中也有個極具啟發性的故事,記曰:
道在近處莫遠求
尋即不得放自由
百尺竿頭原已盡
更進一步悟是空
朋友,你的百尺竿頭呢?